健康之路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穴位动图走向及对应症吐血整理 脾经的走向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肝经,肾经,脾经的走向 cn****** 25岁|科室:中医综合2015-05-13 22:01 |

赵尊印 医师 西岔头镇大南地村卫生室投诉 2015-05-13 22:12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 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本经脉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本经脉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足太阴脾经穴位动图走向及对应症吐血整理(2)

1.隐白 (Yǐnbái, SP 1)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爪甲根部)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能】 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 月经过多,过时不止,崩漏;便血,尿血、吐血等慢性出血;癫狂,多梦、烦心善悲、尸厥,惊风(慢);腹满、腹胀、暴泄、善呕、心痛、胸满、咳逆、喘息。

【操作】 浅刺0.1寸。

2.大都 (Dàdū, SP 2) 荥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底固有神经。

【功能】 健脾利湿、和胃宁神

【主治】 腹胀,胃痛、食不化,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

【操作】 直刺0.3~0.5寸。

3.太白 (Tàibái, SP 3) 输穴;原穴

【定位】 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 腹痛、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胃痛,便秘、痔漏、脚气、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证。

【操作】 直刺0.5~0.8寸。

4.公孙 ( Gōngsūn, 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后约1寸;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 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治】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操作】 直刺0.6~1.2寸。

5.商丘 (Shāngqiū, SP 5) 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功能】 健脾化湿、肃降肺气

【主治】 腹胀、肠鸣、腹泻,便秘,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足踝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 6) 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