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穴的位置_上星穴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上星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上星穴位位置图

上星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

穴位解剖

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上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

上星穴的作用

上星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上星穴功效:有降浊升清清热散风,通窍明目,熄风清热、宁神通鼻作用。

主治疾病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证;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

穴位配伍

上星穴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目痛;

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治疟疾;

上星穴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

上星穴配水沟穴治癫狂;

上星穴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

上星穴配百会穴、合谷穴治头风。

上星穴配迎香穴、素髎穴、合谷穴治鼻出血,鼻炎。

上星穴配肝俞穴治目赤、目痛、目痒等。

上星穴配百会穴、囟会穴、承光穴,有清热利窍的作用,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头痛。

上星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上星穴配肝俞穴,有散风清热,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泪出,多眵。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一般沿皮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新生儿及囟门未闭合时慎用。

艾灸方法

艾条灸5~10分钟。

上星穴解析

上星为经穴名(Shàngxīng GV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堂。属督脉。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

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普济》:灸亦得,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