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牖穴的骨头_天牖穴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天牖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天牖穴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另说“完骨下,发际上一寸”《备急千金要方》;“风池上一寸”《千金翼方》;“风池下一寸,微外些”《针灸集成》。

天牖穴位位置图

天牖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

穴位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天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有耳后动脉及枕小神经。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皮肤病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

布有枕小神经和耳后动脉。

天牖穴的作用

天牖穴意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快速上传。

天牖穴功效:补阳化湿,清头明目,通经活络。天牖穴有清三焦郁热,祛经络湿邪作用。

主治病症

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等。

天牖穴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瘰疬等。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

其他疾病: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穴位配伍

天牖穴配外关穴、率谷穴可以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天牖穴配人中穴、迎香穴、合谷穴治面肿。

天牖穴配听宫穴、液门穴治耳聋。

天牖穴配廉泉穴、合谷穴、翳风穴治喉痹。

天牖穴配颈百劳穴、后溪穴,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肌痉挛。

天牖穴配睛明穴、太冲穴,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

天牖穴配听会穴、四渎穴,有通络开窍的作用,主治暴聋。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天牖穴解析

天牖为经穴名(Tiānyǒu TE16)。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

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

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曲渎,主暴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

《针灸大成》: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

《类经图翼》: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

研究进展

电针动物“天牖”穴组,可兴奋呼吸,提高血压,扩张脑血管,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