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骨穴]京骨穴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京骨穴位位置

京骨穴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京骨穴位于跖区,第五跖骨关节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

京骨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京骨穴位准确位置图

京骨穴位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京骨穴位位置于人体的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

京骨穴位于跖区,第五跖骨关节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

生理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京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第五跖骨(骨膜)。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分布着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皮肤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足底外侧动、静脉通过。

京骨穴的作用

女性京骨穴的作用

特异性:足太阳经之原穴。

附注: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京骨穴意义:膀胱经的湿冷水湿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气血、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京骨穴有宁神、通络的作用。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京骨穴主治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强、腰尻疼痛、髀枢痛、半身不遂、膝胫酸痛、寒湿脚气、两足生疮、心痛、腹满、泄注、便血、癫狂、痫症、疟疾等。

现代又多用京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神经性头痛等。

京骨穴主治头痛,项强,癫痫,腰腿痛,踝关节痛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溢血,癫痫,小儿惊风,头痛;

2、其它:心肌炎,佝偻病,疟疾等。

穴位配伍

京骨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治头痛。

京骨穴配风池穴、天柱穴,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点或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背部扩散。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京骨穴解析

Jīng gǔ

1、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园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

2、膀胱经原穴。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凉水气,气血场范围大,最能体现膀胱经的气血之性,为膀胱经寒湿水气的输出之源,故为膀胱经原穴。

京骨穴意义

京骨为经穴名(Jīnggǔ BL6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京骨是第五跖骨粗隆的古称,此穴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故名京骨。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

《太平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

《循经考穴编》: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