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冲穴的准确位置图片]气冲穴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小说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小说】

气冲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气冲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气冲穴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

气冲穴位位置图

气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一说气冲“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

气冲穴位置,《针灸甲乙经》载:“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备急千金要方》谓:“在归来下一寸,鼠鼷上一寸。”《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谓:“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其与腹正中线距离有2寸《针灸甲乙经》和3寸《针灸资生经》二说。今从《针灸甲乙经》和《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定位。

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天枢穴下5寸,曲骨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气冲穴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仰卧取穴。

解剖位置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气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皮支分布。在皮下筋膜内的脂性层和膜性层之间,除有上述皮神经外,还有腹壁浅动、静脉。针经血管内侧,穿腹外斜肌腱膜,进经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或经该二肌下缘,刺入腹股沟管的内容(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该处为腹前下壁薄弱部分。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弓状缘。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腹壁下动脉经过;内下方有精索(男)或子宫圆韧带(女)经过。

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通过,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

气冲穴的作用

气冲穴意义:体内冲脉气血外出交于胃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小部分循胃经下行。

按摩气冲穴的作用功效

功效作用

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

气冲有舒宗筋、理厥气、调膀胱、调经血,和营血、舒宗筋、理气止痛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载有:“胃为水谷之海,其俞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此穴在气街之处,为气之出路,言其下行冲过肝脾二经,方达三里:同时又与冲脉并行,主治疝气奔豚、妊娠子气上冲攻心。本穴能治呃逆,呃逆不止,即气上冲也,治之最效。

主治疾病

气冲穴主治少腹痛,疝气,腹股沟疼痛,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沥,遗精,阳痿,小腹满痛,腰痛控睾,睾丸炎,阴茎中痛,阴肿,奔豚,阴茎肿痛,淋沥,癃闭,月经不调,带下,难产,崩漏,经闭,不孕,胞衣不下,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腹痛,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气冲穴主治少腹痛、疝气、腹股沟疼痛。

气冲穴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

气冲穴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腹满痛、腰痛控睾、奔豚、疝气、阴茎肿痛、阳痿、淋沥、癃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不孕、难产、胞衣不下等。

现代又多用气冲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等。

气冲穴主治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茎中痛,阴肿,睾丸痛;腹痛,疝气。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睾丸炎,疝气;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

穴位配伍

气冲穴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气冲穴配曲泉穴、太冲穴,有温经理气的作用,治疝气。

气冲穴配三阴交穴、关元穴,治妇科病证。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气冲穴所处位置,男子约当精索、女子约为子宫圆韧带处,且靠近动脉,故宜慎刺少灸。

针刺方法

一般直刺0.5~1.0寸,局部重胀。

向外阴方向斜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生殖器扩散。

注意:针刺不宜过深。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操作注意

1、气冲穴经书不载其为冲脉足阴明之会,但实为冲脉所出也。《素问痿论篇》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段文字即说明冲脉为诸经脉之源,且会于足阳明气街穴,足阳明受其气血而为之长。气街穴即气冲。从气冲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不难得出,冲脉气血的特征是体内的高温高压之气作用变化而成。因此,冲脉气血从体内外出体表经脉则化为强劲的热性水湿之气,可渗灌于诸经脉之中。

2、《甲乙》言气冲灸之不幸,使人不得息,亦因冲脉气血为体内高温高压的水液气化而成,其正常的运行即是由内向外传输,渗灌诸经。气冲为冲脉气血的一个出口,冲脉气血能出于此是在温差压差条件下实现的,灸则使穴处的温压升高,冲脉内部气血不得出,故热胀于内,使人不得息。

3、人体腹股沟处何以会形成肌肉的凹陷之状,而气冲的穴周肌肉又是较为丰满,此原因即是气冲外冲的风气作用之故。一方面,气冲强盛的外冲之气将体内的五谷精微物质输向了体表,另一方面,气冲外冲的风气又将穴内地部的脾土微粒吹刮而起,脾土微粒在空中吸湿后又回降于气冲周地部,故而气冲位处凹陷之处而穴周部分则肌肉丰满。

气冲穴解析

气冲穴为经穴名(Qìchōng ST30)。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2]。属足阳明胃经[1]。气冲是足阳明胃经、冲脉的交会穴,是冲脉的起点。气指经气,冲指冲要,穴在气街部位,当冲脉起始部,为经气之要道,故名气冲[1]。主治少腹痛,疝气,腹股沟疼痛,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沥,遗精,阳痿,小腹满痛,腰痛控睾,睾丸炎,阴茎中痛,阴肿,奔豚,阴茎肿痛,淋沥,癃闭,月经不调,带下,难产,崩漏,经闭,不孕,胞衣不下,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腹痛,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气冲穴别名

·气冲。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冲,突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气,其运行状况是冲突而行。本穴物质来源有二,一为归来穴下行的细小经水,二为体内冲脉外传体表之气。由于冲脉外传体表之气强劲有力,运行如冲突之状,故名。

·气街。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街,通行的道路也。气街名意指冲脉外传之气循胃经传递长远距离。本穴物质有体内冲脉外传之气,因其气强劲有力,循胃经通道运行较远,如长街一般,故名气街,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羊屎。羊屎,细小的颗粒,质坚硬。羊屎名意指本穴外传之气坚实饱满。理同气冲名解。

·冲脉足阳明之会。本穴有地部通道与体内冲脉相通,冲脉气血循本穴外出交于胃经,故为冲脉足阳明之会。

附注:冲脉所起、冲脉足阳明之会。

特异性:阳明胃经、冲脉的交会穴。

气冲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挟脐,入气街中。《针灸甲乙经》:气冲,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

气冲穴名解

气指经气,冲指冲要,穴在气街部位,当冲脉起始部,为经气之要道,故名气冲。

气,此处指下腹阻胀之气。冲,指冲动、上冲,亦有交通要道之义。本穴居归来穴之下,为腹气出入冲要,故名“气冲”。《内经》称为“气街”。《黄帝内经灵枢·街气》:“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内经·动输》载:“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此穴在鼠鼷部的股动脉搏动处,属“四街”之一,为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

人当呼气时,腹气由归来下降:吸气时,腹气由本穴上冲,与归来成橐龠之用。归来居本穴之上,其作用为镇坠下降,本穴居归来之下,其作用为擎举上冲,故名“气冲”。

冲脉起于本穴,故名之。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气街,中脉,备不出为肿鼠仆。

《黄帝内经灵枢·杂病》: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针灸甲乙经》:腰痛控睾,小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气街。脱肛,下利气街主之。妇人无子及少腹痛,刺气冲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炷如大麦,禁不可针。

研究进展

据报道,选用双侧外陵透气冲穴、三阴交穴,切口旁针麻,用于输卵管结扎术。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yule/1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