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经络视频全集_中里巴人说经络穴位之大肠经篇-别有病 Byb.cn-纯自然疗法 攻克亚健康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自然之最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自然之最】

手阳明大肠经穴常用穴位

【穴解】合谷是山名,是太阳经与阳明经结合之处。是大肠经原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也是临床上常用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

【定位】在手虎口,手背第二掌骨骨旁中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头痛,齿痛,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面神经麻痹,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口噤不开,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窦炎,电光性眼炎,夜盲症,眼睑下垂,耳鸣,耳聋,聋哑,急性扁桃体炎,喉痹,失音,腮腺炎。

【配伍】配风门、风池治风寒感冒;配大椎、曲池、鱼际治风热感冒;配足三里、肺俞治气虚感冒;配足三里、风门、 百会灸法治阳虚感冒;配足三里、三阴交、膈俞治血虚感冒;配外关、足三里局部温针灸,治风寒型面肌痉挛;配关元、百会、足三里治气血两亏面肌痉挛;配太溪、太冲、内关治阴虚阳亢面肌痉挛;配下关、攒竹、鱼腰治眶上神经痛。

【文献】《医学纲目》曰:“伤寒汗不出,刺合谷”。

《百症赋》曰:“兼六府,治鼻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曰:“合谷出,目视茫色,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能令病自安。”《千金十一穴》曰:“曲池兼合谷,可彻头痛。”

(二)曲池

【穴解】曲池指地名,池是池水之意,言经气贮存之处。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金,土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刺灸法】直刺1~1.2寸,可灸。

【主治】头痛,牙痛,瘿气,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鼻疾,手臂肿痛,肘中痛,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肠痈,水肿,眩晕,扁桃体炎,失音,荨麻疹,湿疹,节肿,全身瘙痒症,高血压,月经不调,便秘,吐泻,痢疾,伤寒余热不退,水肿,目疾,急性中耳炎,消渴等。

【配伍】配大椎、风池、太阳治感冒发热头痛;配足三里、绝骨治高血压病;配足三里、血海、风市治风疹;配风池治面部皮肤瘙痒症;配尺泽治肺热咳嗽。

【文献】《针灸铜人》曰:“曲池治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刺风瘾疹,喉痹不能言。”《针灸甲乙经》曰:“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癫疾吐舌,曲池主之。”《针灸大成》曰:“疔疮生手上,灸曲池。”《杂病穴法歌》曰:“头面耳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三)臂臑

【穴解】臂指上肢,臑指三角肌隆起之处。

【定位】曲池上7寸,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主治】颈淋巴结肿大,肩周炎,颈项痛不能回顾,恶寒发热。

【配伍】配肩髃、肩井治肩周炎。

【文献】《针灸铜人》曰:“臂臑治寒热颈项拘急。”

(四)肩髃

【穴解】肩指肩部,髃系指三角肌隅角之处。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跷脉之会穴。位于关节部位,是气血聚会之处,也是体内外联系出入之穴道,故常易被风寒湿三邪侵袭而致病。

【定位】在肩峰和肱骨大粗隆间,三角肌中央举臂取穴时有凹陷处是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针尖向下,可灸。

【主治】肩臂痛,肩关节痹症,热痹,寒痹,肩痹,漏肩风,上肢半身不遂,上肢肩关节拘急无力,上肢小儿麻痹后遗症,背肩痛头不能回顾,甲状腺肿大,胃脘痛。

【配伍】配外关、肩髎治肩臂外层上举困难。

【文献】《针灸甲乙经》曰:“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针灸铜人》曰:“肩髃,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千金方》曰:“诸瘿,灸肩髃左右相对宛宛处,男左十八壮,右十七壮,女右十八壮,左十七壮。”

中里巴人说经络穴位之大肠经篇-别有病 Byb.cn-纯自然疗法 攻克亚健康

【byb.cn 】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刊发中里巴人早期发行的光盘视频之经络篇。我们对中里巴人讲解的人体12正经+任脉督脉中的每个重要穴位内容,进行了精确的切割,以便于大家检索。同时,也是配合我们在3月初即将发布的经络穴位库做准备。这是目前互联网上唯一经过精心编辑的中里巴人讲经络和穴位的视频。敬请收看~


中里巴人


求医不如求己之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功能


大肠经的走向

虎口穴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合谷穴最早记载于《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又名虎口。

《千金翼方》: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者中。合谷,亦是山名,穴位在太阴与阳明经结合之处,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对于人体有着广泛的调整作用,多用之治疗头面部、肢体及消化呼吸等疾病,如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咳嗽气喘,胃疼,腹痛,便秘痢疾等。

临床还发现针刺合谷配合穴位注射对于难产有很好的疗效。

【诊疗现场】

妊娠足月到分娩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名为“难产”。古人又称“产难”。现代医学论述难产究其原因包括产力异常,产道异常,始儿、胎位异常等原因。产力异常,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收缩不协调和收缩过强三种。另外,腹压乏力,亦可使产程延长。证型包括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等。针刺治疗难产取穴常选:合谷(双)、三阴交(双)、支沟(双)、太冲(双)等穴位。

【操作技法】

常规消毒皮肤,针刺一侧合谷穴,感酸胀麻后,迅速推注催产素1u,5分钟之内宫缩加强,效果不显著者,可观察15分钟后重复穴位注射催产素1u。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shijiezhizui/1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