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穴的准确位置图穴位】天鼎穴怎么找_天鼎穴穴位位置图 天鼎穴-颈部

发布时间:2020-04-09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天鼎穴怎么找_天鼎穴穴位位置图

养生之道网导读:天鼎穴穴位位置图。按摩天鼎穴能缓解咽喉肿痛,那么天鼎穴怎么找?天鼎穴穴位位置图,一起来看看吧。

天鼎穴怎么找

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鼎,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三壮。”

天鼎穴穴位位置图


穴名解析

天鼎。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从地球坐标系来看,天鼎在上,何以经水能上行,其理同巨骨穴气血运行之解。

取穴方法

头微侧仰,喉结旁开3寸,扶突下1寸,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结合处即为本穴。

穴位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穴位配伍

1、配廉泉穴,主治喑哑。

2、配攒竹穴,主治顽固性呃逆。

3、配少商穴,主治咽喉肿痛。

操作方法

1、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并向咽喉放散。针刺时,应避开颈部动脉、颈部静脉。

2、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3、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拇指弹拨法等。

临床运用

临床用于失音,咽炎,支气管哮喘,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呃逆的治疗。点按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每日1次,每次1—3分钟,共治20例,全部1-2次治愈。治一男子面痛腹泻2年余,先针内庭、丰隆、太溪,每日1次共10次而不见好转。后针天鼎,提插泻法,针入1.5寸似有电流沿肩臂向五指放散,得气而痛止,留针15分钟。此后面痛即未再发,腹泻 亦明显好转。隔日1次,续针3次,痊愈,1年未复发。

穴位养生

1、用力按压天鼎50次,可缓解扁桃体红肿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咙阻塞等症状。

2、用中指指腹按摩天鼎,每次1~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有很好的保养 作用,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医书记载

1、《针灸甲乙经》:暴瘖气哽,喉痹咽痛,不得息,食饮不下。

2、《太平圣惠方》:喉中鸣。

3、《针灸大成》:暴瘖喉痹嗌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中医针灸穴位 天鼎穴

位置: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甲乙经》:“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直扶突后一寸”;《针灸资生经》:“气舍后一寸。”

功效:利咽喉,清肺气。

主治:古代记述:暴喑气梗,喉痹咽,痛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近人报道:扁桃体炎,喉头炎,呃逆,上肢麻木。

方例:失音嗫嚅:天鼎、间使。

喉痹梗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天鼎、气舍、膈俞。

刺灸法: 坐位,头转向对侧,浅刺0.2~0.5寸,不可向下方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按压天鼎时可将臂丛上干压迫于手指第6~7颈椎的横突前缘之间,病人可感到肩顶部和同侧上肢麻木。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天鼎穴-颈部 头部穴位图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天鼎穴Tiān dǐng(LI17)

〖取穴方法〗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疾病〗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合谷穴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别名〗天顶,天项,天盖。

〖穴义〗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名解〗

1)天鼎。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从地球坐标系来看,天鼎在上,何以经水能上行,其理同巨骨穴气血运行之解。)2)天顶、天盖。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顶,支撑也。盖,外盖也。天顶、天盖名意皆指穴内物质为气化之气,对天起支撑或护盖作用。本穴物质为气化后上行于天的阳热之气,阳气的存在,既是对皮部的支撑也是对皮下之物的护盖,故名。

3)天项。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项,指穴所处的部位。天项名意指本穴的阳热之气从项部上行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水液在本穴全部气化为气并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向头面天部传送大肠经的气化之气。

〖治法〗寒则补之并久留针,热则泻之。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颈部 头部穴位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