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绵]小海穴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小海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小海穴在肘后区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一说小海穴在“天井外旁五分”《针灸集成》。

小海穴位位置图

小海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小肠经合穴。

屈肘抬臂,与肘窝横纹平齐之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取穴。用手指弹敲该部时或可有触电麻感直达小指。

解剖位置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小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肘筋膜、肱骨的尺神经沟。有尺侧上、下副动、静脉及尺侧返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皮下组织稍厚而疏松, 内有少量脂肪,以保护深部经过的神经。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肘筋膜及其包裹的尺神经和尺侧上副动、静脉形成的血管神经束,深达肱骨内上髁后面的尺神经沟底骨膜。注意避开血管及神经。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神经沟内。

皮肤→皮下组织→尺神经沟内。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神经本干经过。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并有尺侧上、下副动、静脉及尺侧返动、静脉通过。

小海穴的作用

小海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特异性:小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按摩小海穴的作用

功效作用

小海穴有安神定志,清热通络的作用。

小海穴有散风邪,通经络,清神志作用。

小海穴有舒筋利节之功,治症亦甚复杂。有汇治诸经各病,犹江海之汇百川也。

生发小肠之气。

主治疾病

小海穴主治肘臂疼痛,癫狂,痫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寒热,风眩头痛,目黄,项痛颊肿,齿龈疼痛,齿龈炎,齿龈肿,颔肿,瘰疬,上肢不举,尺神经痛,肘关节炎,舞蹈病,瘈疭,精神分裂症,项强,颊肿,肘臂痛,网球肘,颈项、肩臂外后侧痛,肩背麻痹,疡肿,颈淋巴结结核等。

小海穴主治肘臂疼痛、癫痫、耳鸣、耳聋。

小海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五官、上肢及神志疾患等:如寒热、风眩头痛、耳聋、目黄、项痛颊肿、齿龈疼痛、瘰疬、上肢不举、尺神经痛、肘关节炎、舞蹈病、癫痫、瘈疭、精神分裂症等。

小海穴主治头痛,耳鸣,项强,颊肿,瘰疬,癫痫,肘臂痛等。

小海穴主治癫狂,痫证;头痛,头晕,耳聋,耳鸣,目眩,目黄,齿龈肿,颊肿,颔肿;颈项,肩臂外后侧痛,肩背麻痹;瘰疬,疡肿。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精神分裂症,舞蹈病;

其它:齿龈炎,颈淋巴结结核,网球肘等。

穴位配伍

小海穴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

小海穴配天井穴、阿是穴治瘰疬。

小海穴配天井穴、曲池穴治肘关节痛。

小海穴配合谷穴、大陵穴、神门穴、行间穴、心俞穴治精神病。

小海穴配合谷穴、颊车穴,有清热消炎的作用,主治颊肿,牙龈炎,咽喉炎。

小海穴配风池穴、大椎穴,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小海穴配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治癫狂痫。

小海穴配曲池穴、臂臑穴,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肘臂疼痛。

小海穴配曲池穴、少海穴,治肘臂疼痛。

小海穴配腕骨穴、合谷穴,治黄疸。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针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可有触电感向前臂及手部尺侧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小海穴解析

·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小海穴的意义

小海为经穴名(Xiǎohǎi SI8)。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小海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小即微小,指小肠经,海即海洋,此穴是小肠经的合穴,气血至此,犹如水流入海,故名小海[1]。主治肘臂疼痛,癫狂,痫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寒热,风眩头痛,目黄,项痛颊肿,齿龈疼痛,齿龈炎,齿龈肿,颔肿,瘰疬,上肢不举,尺神经痛,肘关节炎,舞蹈病,瘈疭,精神分裂症,项强,颊肿,肘臂痛,网球肘,颈项、肩臂外后侧痛,肩背麻痹,疡肿,颈淋巴结结核等。

小海穴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

小海穴名解

小即微小,指小肠经,海即海洋,此穴是小肠经的合穴,气血至此,犹如水流入海,故名小海[1]。

不大即为小。海,百川汇聚之处。穴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5分陷中,屈肘乃得。其处凹陷如海,又为小肠经之合穴,小肠为受盛之官,直趋于下,与胃水谷之海相连,与少海虽不同经,而穴底极为接近,故名“小海”。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小海主之。主疟,背膂振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齿龈肿。

《针灸大成》:主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痫发羊鸣,戾颈,瘛疭狂走,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

研究进展

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直刺小海,可使降结肠远端的顽固性迷走神经过敏现象好转,可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增强阑尾蠕动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正常人小海穴,可使阑尾蠕动增强。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