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析】附分穴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www.aromaearth.com.cn--热点资讯】

附分穴位位置

附分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附分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

附分穴位位置图

附分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俯卧位,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附分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解剖位置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附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一、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颈横动脉发自甲状颈干。在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支。降支由肩胛提肌内侧至肩胛骨的内侧,角与肩胛背神经伴行,在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达该骨下角。该动脉发肌支至附近诸肌,并与肩胛上、下动脉,旋肩胛动脉及肋间动脉互相吻合。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

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并有颈横动脉降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通过。

附分穴的作用

特异性:附分穴为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

附分穴意义:脏腑外输脊背的气血物质在此构成膀胱经经脉的附属分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输头颈。

功效作用:运化膀胱经水湿上行天部,舒筋活络,疏风散邪,附分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按摩附分穴的作用

主治疾病

附分穴主治肩臂、上肢等疾患:如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肩背神经痛、冈上肌腱炎等。

附分穴主治肩背拘紧,颈项强痛,肘臂麻木等。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颈部肌肉痉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副神经麻痹;

其它:肺炎,感冒。

穴位配伍

附分穴配风池穴、后溪穴,有祛风活络,舒筋镇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附分穴配大椎穴,肩髃穴,有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背拘急疼痛。

附分穴配大椎穴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注意:附分至秩边穴各穴所在的膀胱经经脉与紧邻脊骨的膀胱经经脉相比较,此为分支,紧邻脊旁的膀胱经为正经。分支中各穴比正经中对应的各穴气血偏于阳热干性,正经则水湿稍重,分支气血稍弱,正经则气血较强。从功能作用看,分支作用于肩背外侧强,而正经作用上下前后部强,分支与正经对应各穴功用又大体相似。

附分穴解析

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

附注: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附分为经穴名(Fùfēn BL4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附分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附指附丽,分即分离,足太阳脉自项而下,分为两行,本穴为第二行之首,附于第一行之旁,故名附分。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背痛引头。

《针灸大成》:颈痛不得回顾。

本文来源:http://www.aromaearth.com.cn/news/13855.html